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经济逐渐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限制因素。俗话说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”,富人与穷人之间就像隔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。以前有人觉得学校可以将不同阶层的孩子聚在一起,并在他们之中建立平等的关系。但是随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,不同经济实力、不同地区的孩子,所受到的教育质量也不尽相同。
如今有许多人认为:越是有钱的人,越不喜欢和穷人打交道。尽管这句话听上去过于夸张,但是它确实反映出当代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巨大差距。
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句话呢?
阶层固化
我们在观看《泰坦尼克号》的时候就会发现,杰克与露丝虽然在同一条船上,但是以杰克为代表的穷人住在下层甲板的三等舱,而以露丝为代表的上流社会人士则享受着上层豪华的头等舱。
不仅他们所住的船舱不同,他们在船上的生活方式同样迥然不同。富人们品尝着丰盛精美的食物,在高雅的音乐中舞蹈,一边喝着白兰地一边谈论着政治与商业;而穷人们则在简陋的船舱中载歌载舞、痛饮啤酒,同样也是欢声笑语。
表面上看,他们都能从自己的方式中享受生活,两者互不干扰,也算和谐相处。但是这种“、和谐”的背后,是严重的阶层固化。阶层固化指的是不同地位社会群体之间流动受阻的现象。
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中,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是相对封闭的,尽管当下社会每个人都有无限高的上升空间,
但是由于社会认知、人际关系的巨大差异,穷人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人
。而这种趋势越严重,社会局面反而越稳定,因为穷人对变富不抱任何希望,因此贫富两个不同阶层处于互不干扰的状况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由于穷人的朋友圈子与富人圈子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,他们交流的内容也截然不同,因此穷人与富人之间缺乏共同话题,不仅富人不喜欢跟穷人打交道,穷人之中的仇富情绪也广泛存在。
眼光差异
日裔美国籍教育家罗伯特·清崎(Robert Toru Kiyosaki)在他的著作《穷爸爸富爸爸》中指出,一个人的眼光与其经济实力呈正相关,贫穷的人由于更关注日常的物质生活,因而往往目光短浅。同时他也认为贫穷不仅仅指的是经济状态,更是一种穷人身上固有的特质。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一夜暴富的拆迁户,也往往在很短时间预测(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)内就把财富挥霍一空,因为之前的贫穷生活让他们对财富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,也缺乏基本的理财能力。
罗伯特还认为,“穷”更多体现在一个人的“穷人思维”而不是经济状况上,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舒适安逸的生活,一旦进入了舒适区,就再也不想有所进步了。而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人则将目光看向了更遥远的未来,力求对周边环境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,他们一般而言更容易取得成功。当然,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基础,也就谈不上“眼光”了。
我们可以发现,诸如马云、马化腾、雷军等当代***企业家,他们的创业之路都是背负着旁人的嘲笑与不解坎坷前进的,他们无不是放弃了稳定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,而毅然挺进了前所未有的领域,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毫无疑问,他们的深远独到、异于常人的眼光对成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试想如果我们给一个普通人100万让其创业,他又能在几年内做出多大的成就呢?
因此,我们必须承认不同阶层拥有不同眼光这一事实,毕竟物质决定意识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,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可能,只不过它需要我们培养强大的能力、敏锐的思维以及毒辣的眼光,还有合适的机遇与充足的资本。
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,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社会阶层固化而愤愤不平。与其整天纠结贫富问题,不如面对生活与现实,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再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,再去谋求更大的成就。
古人云: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,富人有富人的活法,穷人有穷人的生活。
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地位与财富,而是能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快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本文地址:http://jfnaysmtp.resources.55px.com.cn/show-69636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中职学校招生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中职学校招生网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联系邮箱:dashenkeji8@163.com,我们将在第 一 时 间进行核实处理。软文/友链/推广/广告合作也可以联系我。